400-0551-215
瑶海钢构井冈山破冰之旅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1/03 阅读次数:2029

本报讯:2015年10月24日-25日,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再攀新高峰,安徽瑶海钢构集团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40人,开展了主题为“安徽瑶海钢构.井冈山破冰之旅”红色文化之旅活动。

2015年10月24日早6点,在火车的颠簸中,我们一路风尘,来到中国革命的风流人物曾走过的红土地上,寻找他们当年的足迹;寻找他们英勇的丰功伟绩;寻找他们为中国崛起发出的呐喊;寻找他们用鲜血浇铸的历史;寻找那半个多世纪前烧遍了整个中原的星星革命之火的源头。

首先,我们来到了大井毛泽东旧居,看一看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居住的环境,大井毛泽东旧居处在一个田园风光浓郁的环境中,庭院内有观光甬道和一片绿茵茵的草坪。旧居房屋群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192710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在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

     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17公里处著名的黄洋界哨口是我们参观的第二站。这里景色秀丽,海拔1343米。在黄洋界,听导游介绍和看电视片,我知道了黄洋界战役中,红军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特别是红军几乎到了枪毁弹尽的程度。这时突然想起茨坪还有一门主力红军未带走的大炮,于是赶紧派人取来,一共3发炮弹,1发未响,1发打偏,第3发恰好击中敌军司令部。敌军以为主力红军回来了,于是吓得狼狈逃窜。毛主席赋诗《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看完电视片,我们还毛泽东的扮演者田金同志合影留念。

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1965年修造了黄洋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字“黄洋界”三个大字的纪念碑”。在这里一挺重机枪的碑石上还铭刻着“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诗句。

随后,在参观小井红军医院时,一幢两层小楼似乎向世人诉说着当年那一段峰火岁月,作为当时根据地条件最好的医院收治着几百名伤病员,在井冈山失守后,未来得及转移的百余名重病号全被残忍杀害,就是这样一所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也只有中草药,仅有的西药就是碘酒之类的,手术室只是几条凳子拼凑而成。

接着,首日的最后一个景点,我们来到龙潭风景区观光。龙潭位于茨坪西北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合而成,是近年来开发的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风景区。龙潭共五谭,暨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谭,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

庶日早,我们头戴八角军帽,灰色军服,腰扎皮带,斜跨背包、佩戴鲜红的帽徽、领章和袖章,隐然一副朝气蓬勃地红军形象的我们参观了茨坪毛泽东旧居,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10月下旬,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时就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毛主席、朱德旧居,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备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械处等。听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在朱德的旧居中,我们还看到了一天只有5分钱伙食费的厨房。可以想象,以前这些先辈们在这里过的生活是多么得艰苦。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艰苦精神和革命志气所感动,他们的精神构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新时期的青年人无不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接下来,我们来到烈士陵园祭英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是一座山,郁郁葱葱。陵园以阶梯修筑,走进园门,便是109级台阶,高耸而凝重,我们急促的心情随之放慢。来到革命烈士灵堂,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献上了花圈并深深地鞠了躬,同时默哀3分钟,缅怀那些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和那些未能留下名字便匆匆离开这个世界的无名英雄,缅怀他们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为了缔造“共和国第一块奠基石”而献身的精神。英烈堂前上书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四个醒目的大字,更让人顿生浩然正气凛然涌动、阳刚之力震慑灵肉之感。置身其中,一种心眼湿润的感觉油然在心底升起。井冈山的松柏为什么四季常青?一定是先烈的身躯所化成!井冈山的杜鹃花为什么这样红,一定是先烈的鲜血所染红!党魂浩然,英魂长存,死难烈士犹如火中的凤凰,得到永生。

随后的一堂井冈山革命故事学习,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在聆听老师讲课的同时,我们思考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为什么在艰苦卓绝、历经坎坷的岁月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对中国革命作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判断?为什么红军在四面白色恐怖包围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英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的进攻和“围剿”。课堂中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结。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它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在这里,游客们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在展馆最上面还新建了一座十分壮观的“胜利的起点”的雕塑群,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和平和胜利;又似一个摇篮,象征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还象一座山,象征着两伟人以大山的胸怀身处井冈,放眼天下。中心为毛泽东和朱德圆雕,两翼为革命队伍的胜利会师。雕塑长度为19.27米,寓意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高度为8米,寓意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

 当汽车爬上高高的盘山公路即将离开这座英雄的小城,我们的井冈山之行也随之结束。此次“红色之旅”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为能去过井冈山而感到一生光荣,终生难忘。难忘那一座座沉默的烈士墓碑诉说着一个个壮烈的故事;难忘那一座座雄伟的纪念塔讲述着一段段永不磨灭的历史;难忘那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倾诉着英烈们矢志不渝的光辉业绩 

此次重上井冈山的红色之旅,带给人们愉悦的同时也有震撼和激励。了解了当年斗争的艰辛岁月,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植于每位登上井冈山的人的心田。同时,井冈山大自然的山川美景,秀丽风光也如诗如画般地陶冶了人们的心灵,令游客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